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线上股票开户,可有的人,生在罗马,还嫌路窄。
唐朝的崔湜,就是这么个狠人。
他把权倾天下的“巾帼宰相”上官婉儿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平公主,都变成了自己上位的“云梯”。
最后,就连把他一脚踹下权力巅峰的唐玄宗李隆基,都在他死后,望着满朝文武,长叹一口气。
他究竟是靠脸吃饭的“小白脸”,还是大唐最顶级的“政治精算师”?
咱们今天,就把他的皮给扒了。
1. 豪门出身?不过是入场券崔湜这人,投胎的技术,那是炉火纯青。 他来线上股票开户自“博陵崔氏”,唐朝最顶级的“五姓七家”之一。 这姓氏,搁现在,就相当于你简历上写着“哈佛毕业,常春藤盟校荣誉主席”。 一出生,他就拿到了进场的VIP金卡,起步就是殿中侍御史,没几年就干到了考功员外郎。
展开剩余83%这职位听着不大,却是个人间炼狱。 管着天下官吏的KPI考核,谁升谁降,他笔杆子一歪,人一辈子就毁了。 可对崔湜来说,这更是个观察风向的绝佳窗口。 他很快就看明白了,所谓的朝堂,不过是个巨大的赌场。 他老板桓彦范,发动神龙政变,弄倒了武则天,看似是“正义的伙伴”,可转头就被中宗皇帝和韦后架空了。
这时候,你跟着“正义”走?那是书呆子才干的事。 崔湜眼珠子一转,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。 他被派去监视武三思,结果呢?他前脚出门,后脚就敲开了武三思的门,把老板桓彦范卖了个底朝天。 还递上了一份“投名状”——“斩草要除根”,建议把桓彦范那帮“五王功臣”往死里整。 这操作,简直是把“背叛”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。
2. 婉儿的风月:最香艳的投资卖了老板,崔湜拿到了进入权力核心圈的门票,成了中书舍人。 但这还不够,他需要一个更硬的靠山,一个能让他一步登天的“天使投资人”。 他盯上了上官婉儿。
这女人可不简单,她是武则天的前秘书,中宗皇帝的红人,人称“巾帼宰相”,批阅奏章,起草诏书,权力比后宫任何一个妃子都大。 更要命的是,她还爱才。 崔湜呢,“少有文名,词华冠世”,写得一手花团锦簇的好文章。 这不就是瞌睡遇上了枕头——正合适嘛。
在宫廷的诗歌沙龙上,崔湜把一身的文学细胞都调动起来了。 别人对上官婉儿是毕恭毕敬,他偏不。 他用诗文当钩子,今天唱和一首,明天点评一句,把俩人的关系,从上下级,硬生生“聊”成了“文友”。 这种感觉,就像在办公室里,你既是她的得力干将,又是唯一懂她内心孤独的“蓝颜知己”。 哪个女领导顶得住这个?《资治通鉴》都说不清不楚地暗示他俩“私通”。
这笔投资的回报是惊人的。 崔湜因为贪污被弹劾,眼看就要“领盒饭”了,上官婉儿在皇帝耳边吹吹风,不仅屁事没有,还官复原职。 最后,更是力排众议,直接把他推上了宰相的高位。 这哪是谈恋爱,这分明是精准的“股权置换”。
3. 公主的床榻:权力的双人床如果说上官婉儿是崔湜的“天使轮”,那太平公主就是他的“A轮融资”,直接让他成了市场的“独角兽”。
中宗死后,韦后想当第二个武则天,结果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干翻。上官婉儿站错了队,在这场政变里被杀了。崔湜的“天使投资人”没了,怎么办?他压根没带怕的,转身就抱住了更粗的大腿——太平公主。
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闺女,玩弄权术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。她扶持哥哥李旦(唐睿宗)当皇帝,自己则在幕后操控一切,当时朝中七个宰相,五个是她的人。崔湜这种既有才华又没节操的“工具人”,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。他不仅帮公主出谋划策,代写文件,清除异己,《新唐书》更是毫不客气地记载,他俩“交通”,关系不清不楚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“私通”了。这是一场赤裸裸的“政治联姻”。太平公主需要一个在前台冲锋陷阵的代理人,崔湜需要一个能保住他荣华富贵的“保护伞”。两人一拍即合,崔湜的权力达到了顶峰,官至中书令,和太平公主一起商议国事,俨然成了“地下组织部长”。他睡的不是公主的床,而是整个大唐权力中枢的“双人床”。
4. 玄宗的叹息:好用的“脏活”工具崔湜这辈子,赌对了无数次,唯独最后一次,他押错了宝。
他选择坚定地站在太平公主这边,对抗太子李隆基。这不难理解,李隆基要是上了位,他这个“公主党”的核心成员,还能有好果子吃?所以他跟着太平公主,策划废掉太子。可惜,他低估了李隆基的狠辣。公元713年,李隆基先下手为强,发动“先天政变”,太平公主被赐死,党羽被一网打尽。
崔湜作为头号马仔,被贬到了岭南的穷山恶水,没多久就病死了,年仅四十三岁。按理说,故事到这就该结束了。李隆基对这个差点把自己搞下台的政敌,应该是恨之入骨。
可怪就怪在这里。许多年后,已经成为唐玄宗的李隆基,在处理一堆烂摊子事搞得焦头烂额时,竟然对着大臣们感慨:“崔湜若在,朕何须亲理细务?”(要是崔湜还活着,哪用得着我亲自管这些破事?)
这话听着,是不是有点人格分裂?其实一点也不。李隆基恨的是作为“政敌”的崔湜,但他欣赏的,是作为“工具”的崔湜。崔湜这人,道德上是“三姓家奴”,但业务能力,那是真的强。他写的公文,条理清晰,文采飞扬,皇帝看着就舒坦。他处理政务,效率极高,不讲什么仁义道德,只看结果。
说白了,玄宗怀念的,不是那个有血有肉的崔湜,而是一把最好用的“脏活”工具。一把能完美执行他意志,而且不必在乎手段是否光彩的“黑手套”。这样的工具人,哪个老板不爱呢?
结语聊到这,崔湜这个人的形象,也就差不多了。他不是什么“软饭男”,他的一生,就是一部顶级的“政治风险投资史”,精准地把自己的才华、忠诚甚至身体,在每一个关键节点,都投资给了当时回报率最高的“政治股”。
说到底,他看透了那个时代的底层逻辑:所谓的忠诚和道德,在赤裸裸的利益和权力面前,不过是茅坑里的石头——又臭又硬。
一个毫无道德底线,但业务能力超强的精致利己主义者,如果放在今天,他会被社会唾弃,还是会成为无数人追捧的“成功学大师”?
来,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参考文献 (后晋)刘昫 等,《旧唐书》,中华书局 (宋)欧阳修、宋祁,《新唐书》,中华书局 (宋)司马光,《资治通鉴》,中华书局 (唐)郑处诲,《明皇杂录》,中华书局发布于:山东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